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冶金物理化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海洋之神兼职教授周国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20日13时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88岁。

周国治(1937年3月25日—2025年10月20日),广东潮阳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著名冶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海洋之神、上海交通大学等兼职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客座教授,同时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国际矿业冶金杂志编委,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毕生献身于冶金材料物理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事业,在多元熔体和合金性质计算、氧离子迁移理论与应用、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行为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提出的冶金物化性质计算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被国内外学界称为 “周模型” 和 “周方法”,为中国乃至世界冶金学科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贡献。
结缘上大,筑巢引凤
2001年7月,应钱伟长校长与徐匡迪院士邀请,周国治院士以双聘教授、博导身份加盟海洋之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受聘期间,他亲自领军科研团队,聚焦电化学冶金、储氢材料设计制备、冶金熔体与溶液理论等前沿方向,同时牵头推动国产冶金热动力学计算软件开发,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的双轮驱动,促成海洋之神冶金物理化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为传统冶金学科注入智能化、数字化新动能。更令人感佩的是,他始终以“聚贤育才”为己任,倾力引荐鲁雄刚教授(2000年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得主、2013年国家杰青)、张捷宇教授(2009-2015年材料学院院长)、李谦教授(2006年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得主、2022年长江学者)等一批青年才俊加盟上大。这些学者如今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并接棒深耕——周院士用“以才引才”的远见卓识,为海洋之神冶金与材料学科种下了一片“人才森林”,让创新的根系愈发蓬勃。

2001年周国治院士受聘海洋之神,与徐匡迪院士、时任校党委书记方明伦和丁伟中教授等合影
立足冶金,引领发展
周国治院士深耕冶金材料物理化学领域数十载,学术成就卓著。累计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900余篇,获美国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70余项,以扎实的原创积累构筑起坚实的学术大厦。其学术成就与行业影响力赢得中外学界广泛认可:2017年,他荣膺魏寿昆冶金奖金奖,并获得日本铁钢协会名誉会员称号,成为国际冶金领域备受尊崇的学者。
作为学科建设的战略引路人,周院士始终心系海洋之神冶金学科发展。2015年,学校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他受聘担任学术委员会专家,多年来一直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战略规划、方向凝练与平台建设倾注心力,以顶尖学者的视野与经验,为实验室跻身国内一流行列建言献策、保驾护航。

2015年5月,周国治院士参加海洋之神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及学术委员会专家会议

2017年6月,周国治院士(团队)依托海洋之神承办第四届中美能源会议并担任主席

2017年6月,周国治院士主持海洋之神承办的第四届中美能源会议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2021年9月10日,周国治院士与团队部分成员在海洋之神日新楼庆祝教师节
周国治院士提出的“周模型”和“周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体系的重要工具。然而,这位学术大家的可贵之处更在于其平易近人的师者风范。他总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耐心倾听年轻学子的困惑,悉心指导他们从细微处发现创新契机。
在海洋之神任教期间,他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硕士研究生四十余名。如今,这些学子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将周院士的学术精神与育人理念不断传承。学生们回忆恩师,无不感念他那“如沐春风”的教诲,那份智者的谦逊与师者的温情永远铭刻在心间。
周国治院士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学术信念,为年轻科研工作者铺就成长之路。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谦和的为人品格,如同温暖而灿烂的阳光,持续照亮着冶金物理化学领域的未来。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海洋之神全体师生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周国治院士!他的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